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关注 > 专家访谈 > 正文

心脏性猝死中老年人高发 预防需注意基础疾病

2014-04-29 06:20:45    作者:尹浩  家庭医生在线

心脏性猝死,这个听起来就十分危险的名词却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无论是2012年离世的歼-15总负责人罗阳还是不久前抢救无效死亡的600斤“中国首胖”山东孙亮,都是心脏性猝死的典型案例。他们的离世也为普通人敲响了心脏性猝死的警钟。那么什么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该如何预防呢?带着这些问题,家庭医生在线有幸采访到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罗义教授,为我们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指导。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广东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罗义教授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不能预料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罗义教授首先为我们明确了心脏性猝死的概念。在我们的认识中,心脏性猝死似乎是心脏病患者的专利。事实上,心脏性猝死的患者确实大多有心脏病基础,罗义教授告诉我们,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75%的为冠心病患者,20%的为其他心血管疾病造成,但仍有5%的心脏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因此,健康人群也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中老年人是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 男女比例约为4:1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年龄因素十分重要。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一般为中老年人,这也与中老年人中冠心病患者较多有一定关系。而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的发生率比女性高,男女大约比例为4:1。这也与男性会较多吸烟、饱餐、过度饮酒等因素有关。而近年来中年男性的猝死案例出现了增多的趋势,罗义教授指出:“很多40-50岁的中年男性,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过度劳累,很容易出现猝死。”除此之外,罗义教授也提到了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高度兴奋、极度悲伤、激烈争吵、惊险场面以及孤独、生活负担过重引起的情绪压抑都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

“尽管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十分大,但是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却十分困难,因此心脏性猝死的预防迄今为止仍是医学界尚未满意解决的难题。”罗义教授在提到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时介绍道:“但如果能认真遵循一些健康原则,还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并规范化诊治基础心血管病

由于心脏性猝死中绝大部分为冠心病患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此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需重视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基础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这些基础病。“基础心脏病的防治是预防猝死的根本措施之一,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最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化服药治疗,减少猝死风险。”罗义教授强调:“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是猝死的主要高危人群,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积极治疗是预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中年人猝死增多的现象也与过度劳累等因素密不可分,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而中年人生活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很容易出现“过劳死”。因此罗义教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劳逸结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可以有效缓解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这方面,罗义教授向我们介绍道:“对待人生应有良好的心态,一般人虽然达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应该可以做到‘成不大喜,败不大悲’。”在饮食方面,罗义教授特别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多吃鱼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这也跟鱼肉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警惕危险信号和预警症状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症状也可能会预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这些预警症状包括胸部紧缩感、心悸、胸闷、气短、一过性头晕等。尤其是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就更应警惕。在自我调适,让机体得以休整和恢复后症状如仍不能缓解,则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除了上述的预防措施外,对冠心病患者可进行危险评估和识别猝死高危人群,对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高危患者植入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进行射频消融等措施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方法。

时值“五一”小长假来临之际,罗义教授也提醒广大网友,在假期中不要过度玩乐,避免熬夜、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的健康行为,保证有一个愉快健康的假期。

专家简介

罗义: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卫生局和医院优秀科技人才。现任大内科副主任兼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心血管专业组负责人。兼任广州市心血管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心血管病学会常委兼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国内5本医学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1984年起参加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991年开始从事心血管介入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熟悉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治,尤擅长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诊治以及冠脉介入技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和心律失常。负责省市局科研基金课题10项,获省市局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70多篇(SCI收录4篇),参编或副主编大型医学专著3部。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周三全天出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罗义
擅长疾病:
冠脉介入技术、起搏器植入术和电生理技术,是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和心脏导管消融... [详细]

(责任编辑:郑梦雪 通讯员:魏星)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心脏病 猝死 心脏性猝死

中老年男性是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 需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会逐渐升高,很大一部分的中老年人都被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困扰,男性发病群体占……详细>>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心脏性猝死,是现在很常见,那么哪些人是心脏性猝死的人群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详细>>

预防心脏性猝死要注意什么 猝死前的征兆有哪些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详细>>

八件事预防心脏性猝死 高危人群防猝死别过度运动

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人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很少有人能幸获生机,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无症状的社会中坚力……详细>>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如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在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理研究显示在……详细>>

  • 黄建平

  • 舒茂琴

  • 郭志刚

  • 张远慧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